赤人才字〔2018〕1号
赤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旗县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现将《关于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主动参与,建立协调联络机制,切实抓好任务落实。各试点地区单位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分工和时间进度,稳步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赤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18年7月9日
关于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玉龙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积极承接自治区关于推动东部盟市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启动东部盟市人才发展平台重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山区、翁牛特旗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试点工作。为推动试点地区单位做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市场化发展道路,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依托试验区优势产业发展,按照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重点在人才引进、培养、流动、激励、服务等方面大胆尝试、精准改革,形成更加有效、更加开放、更富有生机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逐步把试验区建设成人才数量集聚度高、人才智力贡献率大、与产业发展融合度好、人才环境开放度强的区域人才高地。
二、目标任务
围绕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突出创建国家高新区、打造蒙中药产业人才洼地、实施东部工业走廊战略等重点工作,以建设区域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目标,通过“构建一个体系、推进两项计划、实施三大工程”具体举措,努力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研发和转化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机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软硬件环境。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器20个,培育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0个、产业创新创业团队30个,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100名,进一步巩固蒙东地区人才高地核心地位,为建设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三、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用人单位主体地位,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打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增强对外招贤纳才的吸引力、对内留住人才的凝聚力和人才创新创业的感召力。
(二)创新机制,政策先行。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发挥政策的先导作用,精准用力,探索实施一系列与人才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创业、财税金融、服务管理等特殊政策,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三)引育并重,以用为本。坚持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拓宽育才引才聚才渠道。坚持以用为本,以用育才,以用引才,以用聚才。注重通过政府调控手段调动人才和用人主体两个积极性,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人才使用效能。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坚持试验区依靠自身力量改革的前提下,整合全市有关部门的人才、政策、资金等资源,推动试验区加大改革力度,确保改革目标顺利实现。
四、推进举措
(一)构建区域人才项目体系。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新型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医药纺织和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建立试验区人才项目库,争取自治区人才项目引领支持计划和赤峰市相关政策的支持,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作为项目带头人,项目化组织实施人才的引进、培育和使用工作,构建有区域特色的人才项目体系,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二)推进“鸿雁引才计划”。 深入实施“鸿雁引才计划”,通过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强化服务等措施,积极参与开展峰会论坛、项目合作、招才引智等活动,鼓励支持在外赤峰籍优秀人才到试验区投资项目、创新创业。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鸿雁嘉宾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创新创业,引进一定数量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充实到企事业单位,帮助企业、科研院所解决发展技术上的难题,提升试验区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能力。
(三)推进中蒙药产业人才集聚计划。充分发挥内蒙古蒙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重点培育联盟作用,加大对中蒙药企业和产业人才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引进、集聚一批国内外生物技术和中蒙药高端领军人才以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蒙中药新品种,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为中蒙药产业发展提供高端引领和智力支持。利用赤峰学院、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采取实地指导、集中学习、参观考察、研讨交流等方式,培养中蒙药研发、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等人才。大力培育国内知名品牌和制药企业集团,形成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较完整的中蒙药产业集群,把我市打造成中蒙药产业人才硅谷。
(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贯彻落实《赤峰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关于鼓励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合作建站、建立联盟等方式,柔性引进两院院士、海外人才、国内科研人才等高端人才,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探索实行激励政策,鼓励高端人才以技术入股、投资等形式参与红利分配,吸引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下统称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到试点地区单位企业兼职或工作。强化产学研合作,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创建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提升自主开发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品牌产品。加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联盟招才引智、推动创新的积极作用,引进更多专家学者,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性难题。
(五)实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加快赤峰高新区、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玉龙工业园区建设,支持试验区建立标准化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平台,对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引导和支持驻区企事业单位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增强试验区聚才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立试验区与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对接机制,支持科研机构在试验区设立研究机构、分支机构,与驻区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机构和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联合承担课题研究、项目研发和科技攻关活动,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大量聚集。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吸引市级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到试验区转化科技成果。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领军人才(技能人才)大师工作室,激励人才开展技术技能创新活动和人才培养工作。
(六)实施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用好人才公寓,解决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引进人才的住房难题。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设立人才服务专门窗口,拓展服务项目,对人才注册企业、办理人事业务、咨询有关政策等实行“一站式”服务。开辟特殊人才绿色服务窗口,实行特事特办、专人专办。建立各类优秀人才信息库,加强沟通联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组织开展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帮助企业招聘人才、引进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文化沙龙等活动。建立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保险接续、户籍迁入等事项协调机制,落实引进人才有关待遇。
五、政策支持
(一)建立优先投入机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从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列出一定计划,按照“集中使用、重点支持”的原则,根据试点地区单位工作开展情况选择支持项目或领域。试验区所在地从当地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
(二)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市直有关部门牵头实施的人才项目,根据试点地区单位人才培养需要,采取单独分配名额或单独申报的方式给予倾斜支持。允许试点地区单位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自主招聘试点,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支持试点地区单位探索政府购买人才服务。
(三)强化就业创业扶持。市人社局支持试点地区单位建立技能人才培训机构、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试点地区单位经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后实现就业的人员,全部纳入职业培训补助范围。
(四)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市科技局优先在试点地区单位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设立专家服务站。市人社局优先支持试点地区单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市人才办支持试点地区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
(五)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市科技局对试点地区单位所属企事业单位与科研机构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的,给予倾斜支持。各科研机构优先以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方式到试点地区单位转化科技成果,支持科研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试点地区单位创办企业和从事科研活动。
(六)强化配套服务保障。“玉龙人才”公寓适当向试点地区单位倾斜。允许试点地区单位预留一定数量的公租房,用于引进人才住房周转。对试点地区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有关规定在当地办理社会保险,同时享受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人才旅游卡、体检疗养等服务保障措施。从海外引进的,经审核后可享受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许可证和居留证有关政策。
六、组织领导
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是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研究解决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督促各试点地区单位和市直有关部门之间的政策衔接和落实工作,总结推广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主动参与,优先把本部门本系统需要改革或试点的任务放到试点地区单位进行,对有关支持政策措施,能够明确的要立即落实,需要制定细则的要限时细化措施办法。各试点地区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稳步推进试验区建设工作。要明确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切实抓好落实,每月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情况向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随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