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打造优秀人才发展生态构建文旅融合人才聚集“磁场”--赤峰市文旅融合人才队伍建设综述

来源:赤峰市/2021-12-23 浏览量:2738

近年来,赤峰市依托文化旅游资源禀赋集聚优势,以建设国家特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为目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博求人才,广育团队,营造优质人才生态,努力为文旅融合的赤峰样板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广开门路“引才”   构筑人才集聚“磁场”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践,不唯地域,不拘一格,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打造“高层人才引领、青年新秀储备、专业人才支撑”的梯队人才架构。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通过公开招录方式招新纳贤37人,“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文博人才2人,有效弥补了高端紧缺人才短板。坚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明纪律”原则,打破“论资排辈”,畅通年轻干部晋升渠道,新任干部中35岁左右干部达到50%,干部年轻化、专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组织开展网红市民海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最美导游评选、博物馆讲解员招募、文化辅导员选拔等工作,全市导游员、文化辅导员、文物管理员全部持证上岗,文化旅游工作人员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同时,积极吸引国内知名企业投资文旅项目,鼓励社会力量申办旅行社并开展联合协作。近两年,帝豪美食街、DEC拾贰月宫酒吧、大光顶子旅游区、山水研学旅行社等一批文旅项目相继实施,借力引进一大批优秀旅游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各类文旅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聚焦精准“育才”   打造人才培养“摇篮”

围绕队伍素质、工作效能双提升,把人才培养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加强与赤峰学院等市内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开展文旅发展、人才培养专题研究,建立文旅实训基地,培养专业领域人才。加强文旅人才培训,针对不同业务、不同群体开展艺术、图书、群文、非遗、文物、旅游等各类主题培训20余次,参训人员1400余人。组织人员赴外地培训学习、派遣学习、参观考察,同步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干部教育培训更加制度化、常态化。积极举办导游员大赛、宾馆酒店技能大赛、乌兰牧骑舞蹈大赛、非遗传承人“名师带徒”等工程,形成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岗位技能大练兵氛围。同时,进一步强化基层人才培养。采取普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邀请文旅骨干授课,举办乡镇文化站、民间文艺团体、基层图书馆、农家乐和文物保护培训班,切实增强基层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升基层人员的业务能力、实操水平,多措并举打造人才培养“摇篮”,为文旅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

借脑引智“用才”   激活人才动能“引擎”

始终坚持为人才作用发挥搭平台、开路子,确保人才既要引得来、育得住,更要用得好、用到位。实施重大文旅工作、文旅项目专家问策机制,邀请知名专家和本地人才建言献策、把脉会诊。特聘陕旅研究院、巅峰智业等国内一流团队,深度参与赤峰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王牌旅游产品体系等专业规划,从高端谋划和专业角度提升赤峰市文旅产业发展层次。围绕“万名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库确定的27个帮扶项目,组建8个领域101名文旅专家组成的人才服务团队,面向基层精准开展送服务、送培训、送指导的“专家服务”,累计举办培训6批次、424人受益。选派93名文化工作者赴基层提供文化服务,着力培养本土文化专业人才,为基层文化活动开展发挥积极的带动推进作用。在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规范人才管理,建立人才队伍档案,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工作机制,加强文旅行业信用体系、自律体系建设。同步配合落实赤峰市人才政策,创优留才环境,落实留才责任,为164名高层次人才免费办理“人才旅游卡”,推出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为拴心留人营造良好的文旅氛围。



(市委组织部  人才科)

平台首页 嘉宾登录 他山之石 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