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经邦,人才为急。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领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以全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实行公立医院聘用人员备案制为抓手,着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一批技术精湛、业务优良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引英才,构建人才资源大汇聚格局
持续深化“京蒙协作”。“大手牵小手”才能借梯上楼、借势发展。2017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实施了“京蒙协作”医疗人才培养计划。截至目前,各支援医院对口帮扶贫困旗县级医院,累计派驻医师、护理人员等人员690人,手术及诊疗患者约7.8万人次、培训人员4.8万余人次、接受受援医院进修人员2400余人,新建专科48个,开展适宜技术250余项,开展新项目110余项,开展各种宣教3000余场次。如今,“京蒙协作”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已成为我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一张靓丽名片,并将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延伸到北京以外的上海、沈阳、天津等地,多点突破、全面开花。加强人才引进力度。人才蔚,事业兴。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充分运用《赤峰市人才引进若干政策》及13项配套举措,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创新人才引进举措,吸引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向我市集聚。2021年上半年,我市旗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共招聘559名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基层人才全面提质扩容政策。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一体化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扶贫、建设健康赤峰的主要任务,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线,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创新机制、重点突破、积极探索、狠抓落实,2021年全市10个旗县区为苏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招聘228人,全面提高了基层医疗保障水平。
育高才,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计划
推进高层次医疗人才培养。按照《赤峰市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切实提高医疗技术诊疗水平,自2018年起,计划利用5年时间,每年选拔20名高端医学人才出国进修,选派2000余名医护人员到北京、天津、沈阳等地知名医院进修,选派了60余名中层干部前往新加坡参观学习,派出120余名行政管理人员前往华西医院培训,实现学历学位和专业素养能力的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医疗人才创新发展。用好自治区“草原英才”、赤峰“玉龙英才”工程和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大力培养高端人才,打造支撑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圈”。目前,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自治区“草原英才”3名,“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个。赤峰“玉龙英才”12名,“玉龙英才”创新团队3个。承担国家及自治区科研基金项目200余项,共获各级各类科技奖200多项。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开展农村牧区定点定向医学免费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县级骨干专科医师培训、苏木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培训、乡村医生培训等人员培训等工作,2021年上半年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各规培机构下拨462.48万元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专项经费,营造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良好氛围。
聚人才,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突出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始终坚持以强化临床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确定了“院有特色,科有特点,人有特长”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促进医学科技进步,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学科品牌。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建设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领先学科2个,重点学科3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有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143个,其中市级临床医学领先专科18个、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92个、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建设专科33个。搭建人才使用平台。根据专业或专长安排岗位,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并与国内诸多知名医院、重点医科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不断将国内、区内最尖端的科研项目、最先进的技术理念引进,持续深化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对基层需求项目进行分类,组织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城市医师下基层”活动,精准地送服务、送培训、送技术到基层。目前,卫健领域专家人才2076人次下沉到6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更是派出了7批次586名医疗卫生工作队员及时赴外省市支援抗疫一线,实现了全市医疗水平的提档升级。

(市委组织部 人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