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人才专项编制用在“刀刃”上

来源:赤峰市/2021-12-21 浏览量:2590

2021年12月9日晚10点,内蒙古赤峰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灯火通明,核酸检验团队刚刚完成对本地区一批进口货物的日常监测,副主任毕书峰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冬季是病毒的活跃期,特别是临近年终岁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为打赢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毕书峰说到。

适值“用人之际”,毕书峰惊喜地发现,赤峰市第二批“绿色通道”引进人才名单公示了!此次“绿色通道”共为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引进国内“双一流”高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10人,不仅扩充了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还极大地提升了疾病控制预防工作的专业素质。

这只是赤峰市实施“编制引才”工程的一部分。近年来,赤峰市为提升对各领域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将全市用编计划向人才工作倾斜,通过设立人才专项编制,为市直事业单位、重点企业和基层一线建立人才“编制蓄水池”,大力引进急需紧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为进一步激发全市产业创新活力和提升发展动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绿色通道”激发市直事业单位活力

魏春茹,河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2021年8月,正值毕业季的她在网上看到了赤峰市直属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公告,经过报名、资格审查、人才评价、面试等环节,她最终以优异成绩被赤峰市疾控中心录用。

“通过‘绿色通道’参加工作,不仅能够让我享受到赤峰市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有了编制作为保障,能让我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和日常工作中。”魏春茹说。

为解决市直事业单位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的用人需求难题,赤峰市加大“绿色通道”引才力度,人才引进编制计划数量逐年增加,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人才评价+面试”综合测评体系,坚持“优中选优”原则,全面考察引进人才综合能力素质。2021年,累计引进国内“双一流”高校及世界大学排名前1000高校的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225人,进一步提升了市直事业单位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生物天然气”产业化人才团队在研究项目

“事业编企业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赤峰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新兴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小,相关企业人才吸引力不足,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企业人才引进难题,赤峰市探索实施“事业编企业用”引才计划,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拿出200个专项编制分三年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后,列入赤峰市直属事业单位人才专项编制,在企业工作三年,经年度和三年期满考核合格,引进的人才可自主选择继续留在企业或到市直事业单位工作。

“‘事业编企业用’人才的引进,既精准对接了我们企业的产业发展需求,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产品研发水平,又最大限度保持了引进人才的工作热情,彻底解决了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内蒙古天奇中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韩风雨说。

该计划实施以来,累计为全市多家重点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43人,目前,各引进人才均在企业从事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等重要工作。

↑引进人才在福纳康化妆品生产车间从事研发工作

“乡招村用”搭建嘎查村锻炼服务平台

辛雅菲,一名80后农学专业的女大学生,2019年通过“乡招村用”考录到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福山地村工作,任党支部书记助理,2020年12月当选为福山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赤峰市嘎查村“两委”换届中第一个实现“一肩挑”的基层人才,也是福山地村建村以来学历最高、年龄最小、思维最活跃的“领头人”。在她的带领下,福山地村仅半年便实现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2300亩、接待游客突破1.2万人次、户均收入1.5万元的优异成绩,让地处塞北的偏远小村展现了新面貌。

为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凝聚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赤峰市自2019年开始以“一嘎查村(社区)班子一大学生”为目标,创新实施“乡招村用”育才计划。通过方式创新、一线培育、制度保障等举措,为农村牧区补充输送优质、稳定的年轻力量和人才资源,让人才真正扎根基层、施展才华。目前累计招录2075名事业编制大学生充实到嘎查村,并在2021年嘎查村“两委”换届期间全部选进“两委”班子,其中14名大学生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全面优化了嘎查村“两委”干部队伍结构,为基层注入了“新鲜血液”,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招村用”人员指导乡土人才直播带货


(新华网/市委组织部 人才科)



平台首页 嘉宾登录 他山之石 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