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福建宁德:打造青年人才成长“摇篮”
来源:福建省 / 2021-06-21
浏览量:1450
近年来,宁德在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等方面狠下功夫,加速集聚各类优秀青年人才,不断夯实宁德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强化党管人才,不断完善政策机制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导向,以强烈的人才意识,推动人才工作发展。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三都澳人才计划”等“1+5”人才政策,研究出台《宁德市加快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促创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有效引导和鼓励青年人才向宁德市重点产业、民生事业和基层一线集聚。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在市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每两年遴选10名宁德市青年拔尖人才进行特别支持,加强跟踪培养。2018年以来,共遴选20名宁德市青年拔尖人才,在“天湖人才”等市级人才工程评选中,青年人才入选比例占近70%。
强化精准引才,加快优秀人才集聚
紧扣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布局和社会民生需求,实施精准引才,人才集聚效应逐步突显。围绕产业和医疗、教育、国土规划等事业发展需求,加大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2018年以来,累计引进工科专业青年人才2872人,医疗、教育、规划等紧缺急需人才327人。创新实施“宁智回归”工程,以实施“宁智回归”工程为抓手,在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建立5家人才工作站,拓宽青年人才引进视野与渠道。建立宁籍在外大学生人才库,收集5222名“985”“211”等高校宁籍大学生信息。开展优秀青年学子成长营、在校大学生实践营等系列活动,组织在外学子深入重点企业、项目参观实践,让更多宁籍青年学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持续深化校地交流合作,与清华、北大、人大、厦大等著名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项目为载体,加强校地人才、技术交流合作。校地累计达成合作意向211项,引进转化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与高校院所签约技术开发金额累计达3800多万元,累计接收1415名国内知名院校大学生来宁开展社会实践。
强化人才培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加强政治引领,着力加强党性教育和爱国情怀培养,定期选派青年人才参加国情研修和访学进修,开展“学习不息,爱在宁德”“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等系列活动,向青年大学生赠阅《习近平在宁德》等书籍,促进青年人才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文化观,自觉弘扬践行爱国主义奋斗精神。搭建发展平台,依托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等人才发展平台234个,着力打造集聚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干的强“磁场”。其中,宁德时代建立的21C创新实验室已集聚72名青年科技人才,未来将打造为全国乃至全球新储能智慧能源网络技术创新高地。强化实践锻炼,紧紧围绕“8+1”重点特色产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新型职业农民激励等计划,落实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团、引进生培养等制度,开展市直机关与乡镇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制度,树立“人才到基层去,本领从基层来”的用人导向。近年来,累计选派党政、金融、高校、科研院所等系统425名优秀青年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培育了一批在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创新创业的新型优秀青年人才。

△宁德市青年人才在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
强化服务保障,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健全保障服务体系,制定实施《宁德市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人才服务细则》,为青年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后顾之忧。建立“宁德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建成98家“人才驿站”,搭建线上线下人才服务网络,开展各种联谊、沙龙等人才活动。丰富人才服务载体,面向全市各类人才推广发行三都澳英才卡3746张,为人才提供政务、旅游、金融等12项优质便捷服务。成立青年人才联谊活动工作小组,有效拓宽人才“朋友圈”,提高人才在宁归属感。营造浓厚爱才氛围,建立人才荣誉激励机制,推荐100多名优秀青年人才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和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表彰对象,宣传人才典型、讲好人才故事,有效提升青年人才的社会荣誉感。
原载《中国人才》杂志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