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赋能|巴林左旗:四维发力赋能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巴林左旗/2025-06-21 15:09:24 浏览量:14869
巴林左旗委坚持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系统谋划、精准施策,通过强化统筹引领、拓宽引进渠道、创新培育模式、优化服务生态四维发力,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强化党管人才 凝聚工作“向心力”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着力构建高效协同工作格局。主体责任再压实。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制定《2025年度人才工作要点》,明确5方面18项具体任务和牵头部门,有效确保人才工作体系高效顺畅运转。政策体系再升级。深入落细《巴林左旗推进“人才强旗”的若干措施》,启动“1+N”政策升级行动,在1个总体方案基础上,配套N项实施细则,结合旗情实际动态更新完善,打造务实管用、富有左旗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资金投入再加码。设立1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制定《管理使用办法》,为在各领域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提供健康体检、节日慰问、项目补助等支持,以“真金白银”筑牢近悦远来的服务根基。

坚持刚柔并济 提升引才“精准度”
聚焦发展急需,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加速人才集聚。刚性引才。持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引才模式,精准对接需求,盘活编制资源,激发引才活力。近年来通过“绿色通道”“事业编企业用”等方式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208人,人才效能不断增强。柔性聚才。依托特色产业优势,深化与名校名院、地企合作共建。打造7个博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等高层次人才吸附平台,建成1处“科技小院”,柔性引进高端人才84人。招商纳才。将人才工作与招商引资结合、与文旅推介结合,在文旅推介、景区考察中嵌入引才模块,实现“签约一个项目、引进一批人才、激活一片产业”的链式效应。

突出育用结合 锻造本土“主力军”
着眼长远发展,创新方式、改进机制,强化人才自主培养。创新模式强培带。抢抓中组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借力帮扶专家资源,深化“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推行“1+N”跟学、“师带徒”、“精英带团队”等培带模式,培训本土人才2083人,加速培养一支扎根本土、服务发展的骨干人才队伍。协同增效助成长。积极为本土人才搭建能力提升平台,争取并提供进修深造、培训研学等机会,落实各类奖补政策,畅通各领域人才成长“快车道”,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完善机制促提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推动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与2家企业开展“校企联合”,提高本土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需求适配度。

聚焦用心用情 营造拴心“好生态”
坚持服务为本,优化环境、强化宣传,营造爱才重才浓厚氛围。关心关爱常态化。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定期听取专家人才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掌握专家人才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专家人才解决困难问题,增强专家人才满足感获得感。服务保障制度化。建立引进人才职称评聘机制,设置60个专业技术机动岗位,定向用于引进人才职称评聘。同时,为符合条件人才家属调入开通“绿色通道”,子女就读就近安置入学,打消人才安家之忧,激发人才创业热情。宣传引导立体化。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聚焦人才政策、发展环境、先进典型及“组团式”帮扶成效,通过巴林左旗新闻、“云上巴林左旗”、“上京先锋”等载体开展多渠道宣传,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委组织部 人才科
巴林左旗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