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资讯 > 赤峰市资讯赤峰市资讯

赤峰市厚培“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加速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来源:赤峰市/2022-08-12 14:24:12    浏览量:2610

栽得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今年以来,赤峰市依托自治区人才工作“强心活点”工程,紧密结合组织工作项目“揭榜领题”相关工作,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逐渐形成,为进一步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之基。


聚焦重点人群 力争“智汇赤峰”

依托自治区“三引进一培养”行动,聚焦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及优秀工程师等重点人群,坚持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才并举。完成对接、引进中科院院士、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等类别高层次人才24人、人才团队3个,通过机关事业单位“绿色通道”、“事业编企业用”等方式引进“双一流”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659人,遴选18家市内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优秀工程师”9人。同时,针对市内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来赤难、留赤难等问题,制定并印发《赤峰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从开发就业岗位、落实求职就业补贴、支持自主创业、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推出20条政策措施,计划每年度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投入补贴兑现资金2亿余元,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到赤就业创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物质保障。


强化平台支撑 打造“两园三院”

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的作用,着力打造“两园三院”,畅通要素流动,促进产才融合发展。“两园”方面:赤峰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面开园运营,累计吸引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等28家企业入驻,北京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预计年内投入建设。“三院”方面:中科赤峰产业创新研究院、赤峰医药化工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签约,乡村振兴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并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和有关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依托赤峰、通辽“双子星座”战略定位,积极与通辽市签订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累计建成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8家、技术创新中心1家,企业研发中心58家、新型研究开发机构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众创空间10家,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突出政治引领 确保“凝神聚力”

着力提高人才凝聚力、向心力,持续抓好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作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确保市、旗县区每名常委联系服务至少2名专家人才,有效提高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常态化开展“国情研修班”“人才培训班”,积极鼓励高层次人才和基层生产一线人才向党组织靠拢,促进各类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职责,年内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了87名党员,从基层生产一线人才中发展了195名党员。持续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先后开展两批“玉龙英才”人才评审工作,选拔全市具有行业领军性、创新创造性和实际成绩突出的人才与团队予以支持,累计评选60名个人、25个团队,发放奖补资金250万元,有效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


加速人才成长,实现“铸魂赋能”

以实现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同频共振、均衡发展为目标,深入结合“三服务一促进”行动,打造人才培育新方阵。一方面,充分发挥全市132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32个“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统筹谋划、整合资源作用,持续推动80个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和19个民族技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培育培训农村牧区实用人才2万余人,培育农村牧区经济组织1800多个,受益农牧民达到8.2万人次。另一方面,积极选派重点领域基础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深入基层一线,鼓励和引导人才提升创新创业、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年内派遣12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基层乡镇挂职服务,推动教育、卫生、医疗领域1100余人下沉服务,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咨询930余次,在助推基层产业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


巴林左旗

积极承接中组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相关工作,紧抓教育、医疗领域帮扶契机,借智25名专业人才,助推全旗教育、医疗事业提档升级。创建“1+3+N”多元联动机制。坚持需求导向,着力构建专班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大帮扶”格局,细化2大领域14个方面具体举措,确保“组团式”帮扶人才稳定到岗、“沉浸”作为。制定教育、医疗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要求,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等方式,从“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培养,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专业人才队伍。实施“双向发力”帮扶措施。充分用好帮扶单位平台资源,择优挑选一批基础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跟学人员,分批次到帮扶单位跟岗学习,有效提升教育、医疗人才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克什克腾旗

创新实施“人才工作提升年”,制定并印发《克什克腾旗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若干举措(试行)》和14个配套实施办法,以“1+14”政策为引领,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政治上“高看一眼”,点对点联系。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12名常委联系服务24名专家,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60余场次,切实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思想联系、感情交流和服务保障。经济上“扶持一把”,实打实支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累计建成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中小企业2家,发放扶持资金3500余万元,为企业减费降税2700余万元。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高技能人才的支持力度,发放补贴785万元,帮助64人自主创业,辐射带动近300人就业。生活上“厚爱一分”,心贴心服务。全力解决好人才家属随迁、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关键小事”,目前已为6名高层次人才家属安置工作,2名子女安排入学,发放租住房补贴24万元,确保引进人才无后顾之忧。


喀喇沁旗

立足现有人才资源,深入开展“三服务一促进”行动,助力基层发展、增长实干本领,促进乡村人才振兴。致力“培优”,全心全意“育”人才。依托硬果番茄产业园区、中蒙药材种植基地,广泛开展各领域实用人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累计派出6批次44名专家和115名相关技术人员下乡开展种植业科技服务,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128期,组织实地观摩培训1200余人次。着眼“增干”,搭强平台“用”人才。选派“三区人才”科技人员22名,科技特派员28人进村入企提供各类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11家三甲医院开展帮扶合作,派出27名医疗专家到我旗开展临床教学和义诊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应急医疗救护水平和诊疗能力。竭力“服务”,积极探索“留”人才。结合人才创业基地、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乡土人才工作室,打造牛家营子镇中蒙药材、美林谷旅游度假转移就业等一批示范基地,为人才提供良好创业平台;在旗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专窗,统筹协调人才配套服务政策落地落实。


敖汉旗

聚焦优化乡土人才发展环境,强培育、搭平台、促供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围绕乡土人才素质提升,以“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中心”为抓手,根据人才不同需求特点,分片区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7期,培训中心成员800人,分领域举办“高素质农牧民暨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班”3期,培育乡村振兴实用人才280人。围绕乡土人才载体建设,立足“民族技艺传承、种养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致富”三大方面,积极新建乡土人才培训(实训)基地2处、民族技艺基地1处,为乡土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实训锻炼、信息咨询等服务。围绕乡土人才实际需求,深入开展“三服务一促进”助力基层活动,选派“三区”人才27人,服务6家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送科技、送技术等人才服务,选派13名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员到嘎查村、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市委组织部  人才科

左、克、喀、敖汉旗委组织部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