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传谷香---敖汉旗农业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徐峰事迹材料
来源: 敖汉旗/2019-11-22 10:01:59 浏览量:10849
徐峰同志,男,毕业于哲里木畜牧学院作物系作物专业,1997年8月参加工作,高级农艺师,现任敖汉旗农业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理事、赤峰市“玉龙人才”、敖汉旗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敖汉旗小米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敖汉旗农业局新闻发言人。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谷子产业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工作,曾获得第九届内蒙古农学会青年科技奖、敖汉旗劳动模范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奖。
该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是一名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农业科技推广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是我旗农业科技青年带头人之一。他始终坚持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历年全旗农业送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工程的牵头人。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深入乡镇村组,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和科技需求,并通过不懈努力,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同群众实际相结合,把农技推广内容同听课对象相结合,积极探索最佳的推广方法,用草根化、群众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讲给基层群众,收到了较好的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农业科技的推广者,引进了旱作节水技术
他参与了玉米、谷子膜下滴灌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引进了世界最先进抗旱节水新技术以色列—地埋式滴灌、膜下滴灌等技术,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建设地埋式渗灌1309亩,大旱之年,地下滴灌谷子亩产量达到450公斤,亩增产谷子129公斤,总增产粮食16.8万公斤。协办了全国首届谷子产业大会,撰写的《旱地谷子地下滴灌技术及高产创建》和《传承八千年文化,做大做强谷子产业》发表在该大会的论文集上。参与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围绕全旗膜下滴灌项目区进行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并做好科技培训工作,指导农民生产。主持撰写的《敖汉旗玉米膜下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荣获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被旗委、旗政府授予“敖汉劳动模范”称号。
农业遗产的守护者,保护了杂粮品种
2012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又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旗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传承和保护传统农家品种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护和传承我旗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有效保护濒临灭绝的传统农家品种,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自2013年以来,主持开展了传统农家品种搜集与整理工作,建设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种保护基地,旨在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对谷子等品种进行保护和提纯扶壮,最终挑选出口感好、产量高的传统农家品种推向市场,让濒临灭绝的种子焕发生机,传续千年谷香。几年来,共搜集传统杂粮农家品种218个,保护了濒临灭绝的种子资源,建设传统农家品种保护基地1处,挽救濒危消失传统农家品种31个,获得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奖”。协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了《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主持编写了《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一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获赤峰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撰写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的思考》论文发表于中国农学通报,该论文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三等奖,赤峰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被赤峰市图书馆永久收藏。
品种推广的创新者,推广了谷子新品种
主持完成了优质谷子品种“敖谷1号”的选育和推广工作,该品种在东北三省、河北、山西等地推广面积达到510万亩,该课题研究项目获得2017年度内蒙古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成为自治区首个旗县农业科技人员主持完成课题并获奖,填补了我区县级单位主持报奖的空白。大力推广国优国鉴谷子新品种赤谷16、赤谷17,获得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二等奖。
创造了“品种与品牌一起推”的“双推”模式,以品种推广带品牌影响力,以品牌促品种推广。敖汉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敖汉小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在央视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有力提高敖汉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同时,为敖谷1号这个敖汉本地培育谷子品种推广打下基础,加快了谷子品种推广速度,受敖汉小米品牌影响,区内外谷子主产区选择敖谷1号作为当地主推品种。敖谷1号新品种推广提高了敖汉小米品牌的影响力。敖谷1号也因口感好、商品性好、市场收购价高而提升了敖汉小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谷子品种的研究者,开展了太空育种
积极深入推进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合作的同时,协助建立了敖汉旗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小米产业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士李文华领衔,下设两个研究团队。参与组建了内蒙古谷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了敖汉小米研究院,立足于谷子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搜集全国各地的谷子资源,利用太空育种、生物育种、杂交育种、常规选育等技术开展育种。目前,太空育种已完成敖汉基地一代和海南基地二代种植,已发现变异株,进一步开展试验研究,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参与谷子杂交育种工作,利用三系育种选育出3个谷子杂交品种,现以进入试验示范阶段。
带领科研团队,选育谷子品种同时,承担赤峰社科联研究课题,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任赤峰市社科联课题研究主持人,承担的《赤峰市敖汉旗谷子产业发展研究》和《敖汉小米品牌培育的对策研究》被评为优秀课题,针对敖汉旗谷子产业研究为赤峰市谷子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区域品牌的缔造者,塑造了敖汉小米品牌
五年间,敖汉小米产业完成了从种植到加工、从销售到食用、从文化到旅游的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完成了从无名到有名再到知名的品牌嬗变过程,塑造了一个区域品牌。敖汉旗的八千粟、兴隆沟、孟克河、村头树等品牌小米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北京、新疆、成都、沈阳等地客商纷纷到敖汉旗建基地,经销敖汉杂粮,以敖汉小米为主的敖汉杂粮在京东、天猫等网店热销,排名超过沁州黄。敖汉旗已经成为全国县级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中国小米之乡。
借助农业文化遗产之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脱贫攻坚。“种谷养驴”成为敖汉旗扶贫产业中的一个典范。在历史、生态、文化品牌的作用下,“敖汉小米”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不断彰显,“敖汉小米”的市场价格由2014年前的每斤3元左右上涨到了5—10元不等,全旗每年向外输出优质谷子超过2亿斤,成为全国谷子市场价格信息的“晴雨表”。2016年,仅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年销售敖汉小米就达8000吨,直接为全旗农牧民增加收入2亿元。丰富的谷草产出量成为发展畜牧养殖的坚实基础,谷草最适宜喂养肉驴,而种谷养驴正是敖汉旗悠久的传统,“小规模、大群体”、“抓大户、建小区”的模式在全旗范围内生根开花。2017年,全旗产出优质谷草2亿公斤,全旗肉驴存栏31万头,敖汉旗已成为全国毛驴存栏第一旗(县), “敖汉驴”也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敖汉小米产业带动下,敖汉驴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脱贫增收的又一个增长点。如今,不但敖汉出产的小米是当地的特色产品,“敖汉驴”也成为响当当的绿色品牌。“种谷养驴”让更多敖汉人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品牌农业的传播者,带动了小米产业
多次接受国家级大媒体采访,央视七套、央视四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摄制组、央视粟稷中国、沧海一粟栏目组走进敖汉旗实地拍摄,以此为平台,对敖汉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品牌特色和科技成果等进行全方位推介,让更多国内外人了解敖汉,认识敖汉,更多消费以小米为主的敖汉杂粮。敖汉小米亮相央视9套大型纪录片《大国根基》的第六集《绿水青山》,“敖汉小米的故事”荣登人民政协报,作为发展典型以印证孙中山先生的《治国方略》。在农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敖汉旗拯救濒危谷种传续千年谷香》、《敖汉旗小杂粮拼出五彩产业》、《敖汉旗保护种质资源》等文章。
几年来,该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在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交流会、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地理标志产品研讨会上,面向国内外专家、学者报告敖汉小米品牌打造成功经验,增进国际间交流。参与摄制的农业遗产题材微电影《谷乡之恋》喜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由内蒙古音像出版社使用英汉双语出版发行,该片是中国第一部以农业文化遗产为题材的微电影,已通过第四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第四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等向亚洲、欧洲、非洲的27个国家推介。
科技推广的带头者,培育了科技带头人
作为赤峰市优秀培带人,几年来,培带农业科技人才8名,提出“1+2+3”的创新培带模式,注重挖掘个人潜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达到迅速提升能力,培带对象已经成长为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骨干。获得赤峰市“玉龙人才”称号。组织实施了敖汉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05人,涌现出了一批观念新、善经营、懂管理、带动强的现代农民的领头人。积极参加送科技下乡活动,指导科技示范户1246户,带动了当地农业科技的发展。
一粒小米,饱涵了8000年的文化积淀;一个产业,承载着敖汉人民的美好梦想。充分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打造了敖汉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敖汉旗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知名度和话语权,让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成为照亮世界农耕文明道路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弘扬,并以鲜活的状态传承于民间,成为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宝贵遗产。特别是国家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更激发他宣讲政策,普及农业遗产知识的动力,他会一如既往地用自己一片丹心传续千年谷香,惠及敖汉人民,从而促进内蒙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带动全区农牧业经济发展。让敖汉小米一定会誉满神州,香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