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亮点】湖南益阳:“质”出“新”才

来源: /2024-09-27 17:31:03    浏览量:3675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以产业人才集聚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优势产业,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机制,放大比较优势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向“新”聚力,迭代人才政策


在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益阳市找准自身优势和细分方向,用3年时间打造“世界电容器之都”、区域性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碳谷”、中国印制电路板(PCB)“第三极”。这三大产业拥有规模工业企业超过130家,年营收规模超过400亿元。铝电解电容器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市场份额约占全国30%;先进碳基材料纳入省级产业集群培育;PCB产业规模约占全省85%。

聚焦比较优势,开展产业人才集聚三年行动,以科技创新人才为重点,出台“支持产业企业人才20条”,升级人才政策25条,吸引院士专家来益攻关合作、产业领军团队来益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在资源优势集中的城市建设科创飞地,加快科研成果来益转化,让人才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在推动政策落地上,益阳市配套制定30余项实施细则,项目化推进年度重点人才工作,将人才政策优势进一步转变为看得见的新质生产力。


向“质”突破,升级人才平台


平台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利条件。益阳把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平台摆在最突出位置,持续注入政策、服务、金融等要素“资源包”,让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近年来,全市共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95家,建立333家企业的高企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连续3年每年净增超百家,增速排名全省前列。

在壮大科技型企业基础上,益阳主动对接湖南省“4+4”科创平台,支持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推动设立湘江实验室益阳创新中心,促推PCB企业艾华集团获批省新型电子元器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推进碳基新材料企业金博股份与中南大学共同组建高性能碳基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创新联合体。全市新增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质生产力效能持续释放。


向“生”浚源,用活各类资源


益阳市立足高端掘“源”,充分运用益阳籍14名两院院士,4名外籍院士等优势,建设专家工作站68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2024年5月,益阳籍院士黄伯云为金博研究院揭牌。同一时期,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被授牌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5年6月,中南大学在益阳组建金博科技产业基地,重点解决黄伯云院士团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成果的转化、碳/碳复合材料民用化制备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两大问题。近20年以来,金博碳素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公司成为沪深两市“民用碳/碳复合材料第一股”,以金博股份为龙头的碳基复合材料产业已初具规模,呈现出“引进一个专家、带进一个团队、振兴一个企业和产业”的态势。

“在基层设立专家工作站,既可以顶天——在世界一流杂志发表论文,也可以立地——科研成果能够走进产业,推进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说。安化黑茶产业曾一度衰落,借助科技的力量,安化连续15年上榜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成为湖南唯一的茶业综合产值破百亿元县。

刘仲华院士团队与黑茶产业开展合作


借乡籍疏“渠”,建立益阳籍重点人才库。2024年1月30日,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同时收到了家乡贺信。一封“益子家书”,一声“益声问候”,一件“益事一议”……100名益阳籍重点人才在一对一联系服务中加深了与家乡的感情连接,也畅通了“以才引才”“以情引才”的通道。全球集成电路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核心技术专家、祖籍益阳的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带领团队回家乡建设新材料产业园,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向“产”赋能,促进产才融合


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益阳市“走出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到新质生产力前沿,一体化推进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延链、补链、强链,交出了一份“含智量”满满的成绩单。3月30日,益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105.3亿元,其中科技合作项目9个。在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以技术合作、校企合作、柔性引才等合作模式,引进9个博士创新站、专家工作站等,为益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准“滴灌”产业发展。

为深度促进产才融合,益阳市启动十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征集等人才项目,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升级。一批科技创新成果逐渐显现——2023年,国内首台、全球最大规格剪切型GN700密炼机在益阳成功下线,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密炼机重要组件被国外“卡脖子”的难题;国内首创使用碳热场的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项目成功送电,保障在光伏领域碳基热场材料的优势地位同时,实现了金博股份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碳粉制备领域用碳基热场材料的领先优势与地位。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效果明显,同年,惠同新材在北交所成功上市,益阳市上市企业达8家,数量居全省第四位。


向“力”问效,优化人才服务


为增添人才干事创业动力,益阳市设置100个“人才编制池”,重点产业企业博士既有编制,又可以在企业拿年薪,为人才事业的发展加上“双重保险”。

2022年,李斌博士成为益阳市人才编制池的首个有“编制”企业人才,他表示,“从山东到益阳,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由李斌博士牵头的国联(益阳)小龙虾种繁科研团队致力解决小龙虾产业养殖端的发展瓶颈,2023年,国联(益阳)小龙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欧盟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全球首张小龙虾养殖证书。

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人才干事动力的重要来源。益阳市加大对人才生活补贴、租房购房、子女就学、配偶随迁、医疗保健的投入。高层次人才钟华妻子随调益阳后,14岁的儿子也转学到了益阳,在益阳实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

为人才事业增加助力,益阳市提供“项目孵化式”服务,组织指导企业申报国、省、市相关人才工作项目24个,立项省自然科学益阳联合基金项目27个,新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个、省级试点示范项目1个。

加大人才服务推力,面向全市高层次人才实行专岗对接、专人对接、精准服务,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新优势。益阳市实施产业立市“墩苗计划”,多维度培育54名产业型干部,提升专业服务水平,让服务接得上话语、跟得上脚步、出得了效果、落得到实处。英籍华人昌盛昌博士是一名祖籍益阳的企业家,回乡创业后他有感而发:“很便利,很温暖,很周到,这里一直是我的家!”




信息来源:“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