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亮点】江苏镇江:向“新”出发

来源: /2024-09-24 16:01:00    浏览量:4183

今年2月,江苏省镇江市隆重召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大会”,出台《镇江市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行动方案》,实施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传统产业焕新“876”创新引领工程,把创新发展的“大写意”雕琢为“工笔画”。


布局人才引领创新“源点”

先强化人才“磁场”,再聚拢资源“市场”


戴上一个特制“帽子”,再通过光纤连接到笔记本大小的成像装置,任你走动、谈话或静思,几分钟后便能生成一幅大脑“画像”——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首款便携式近红外成像设备NirSmart,正打开解析大脑活动的“神奇窗口”。2016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的汪待发,在镇江丹阳创办慧创医疗。“在创业期间,人才部门不仅协调提供了免费的人才公寓和创业场所,还积极帮我申报镇江市‘金山英才’计划和江苏省‘双创计划’。”汪待发说,当前企业正致力于攻克世界级难题——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其研发的“近红外光脑功能治疗仪”已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

慧创医疗的成功,壮大了镇江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链。2021年,镇江市确立了制造业“四群八链”主导产业体系,去年销售规模已突破4100亿元,撑起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镇江巩固提升新型电力装备、船舶海工等优势产业,培强壮大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谋划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围绕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镇江持续优化人才“镇兴”行动“1+2+3+N”人才政策,给予顶尖人才“上不封顶”的鼎力支持,已累计投入18.77亿元,引进“金山英才”领军人才885名。同时针对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驻镇高校院所,2023年镇江开展校地横向合作项目403个,总额达9000余万元。今年校地合作再度“重磅”深化,实施“校地人才合作专项行动”,建立校地人才合作备忘录,推动现代产业学院联建、科研设施共享、人才双向挂职兼职等6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


把握人才引领创新“燃点”

既瞄准创新“要求”,又兼顾发展“需求”


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是镇江市2022年起,在江苏省率先探索组建的“人才—企业—高校—行业”联合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新模式。近3年来,市级立项的8家人才攻关联合体已推动“下一代医用氮氧分离技术”“碳纳米材料研发”等“卡脖子”难题实现关键突破,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良好示范,相关做法入选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最佳案例奖。

镇江鼓励科研人员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需求痛点、产业空白点,以挂职、项目合作、兼职、离岗创业等多种形式,累计从全国高校院所选聘469名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706位专家到地方发展一线担任科技镇长团团员,形成成果落地“有意愿转移、有渠道对接、有动力转化、有收益分享”的转化机制。

随着创新“堵点”的打通,创新之泉充分奔涌。2023年,镇江市获省科学技术项目奖35项,创下近年最好成绩。美科太阳能、惠龙易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讯捷医疗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全市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进入全国前20。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DK2604电驱动无级变速混合动力拖拉机,为全球首款商业化应用的混合动力拖拉机;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链式伺服刀库BT50-180T”成功打破技术垄断、摆脱了外向依赖;江苏维力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幅面高精度三维五轴复合材料激光切割机”有效破解激光三维柔性化加工的技术瓶颈…… 91个省首台(套)设备雨后春笋般涌现,彰显镇江装备制造业“向新”的能力态势。


夯实人才引领创新“支点”

边提升载体“能级”,边强化企业“愿级”


镇江市把布局优化、载体提升视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手棋”,通过营造优质的人才和产业承载环境,强化人才引进效能,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园区整合优化提升是镇江近年来实施的重点工程,通过“腾笼换鸟”“整合归并”等动作,集中优势土地科创和公共服务资源打造“人才科研产业高地”,2023年省、市重大制造业项目入园率超过90%,2024年仅上半年就有10位国家级人才在产业园区投资创业。今年6月30日,哈电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基地项目一期试生产仪式在镇江高新区成功举办。该项目作为国家战略性装备制造产业和省重大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8台抽水蓄能机组及3台核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充分体现出“高能级园区承载高能级项目”的集成优势。

2023年,镇江实施科技孵化载体“专优特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成立镇江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联盟,“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加速形成,镇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高速钢研究中心、省海洋工程新材料实验室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纷纷落户,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仅一智造搭建“一号园”模式,鼓励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才和团队从企业母体中“裂变”,进行自主创业;大全集团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技改,2年内引进数字化领域人才10余名;美科股份携手浙江大学、东北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晶体材料研发平台,今年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人才引进的“主角”。镇江每年绘就人才需求供给“两张地图”,精心打造“金山英才周”、招才引智“镇江日”等品牌引才活动,带领企业精准走进300余个高校院所与人才面对面洽谈合作,鼓励企业面向产业前沿积极“猎”才、科学“引”才,强化企业“硬科技”特征。


打造人才引领创新“亮点”

要加重人才“分量”,更优化服务“质量”


镇江坚持“比真金更比真心”的理念,拿出“杀鸡宰羊宴人才”的力度,持续打造“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工作品牌,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融入深。

自人才“镇兴”行动启动实施以来,镇江在购房安居、惠亲关怀、生活休闲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推出“政策一本通”“权益一码清”“服务一窗办”等数智化、便捷化服务,累计为8万余名人才解决起步之难、融入之痛、后顾之忧。2023年,镇江市设立12家人才特色银行,推出“金山英才助力贷”、高层次人才“金山英才卡”,为人才企业提供金融授信达7.08亿元。2023年底,镇江市人大更是作出“关于强化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更大力度支撑产业强市、创新发展的决定”,明确要在全市上下“持续浓厚尊重企业家和人才的良好氛围”。在智联招聘发布的年度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上,镇江已连续4年位列全国前50强。

企业落地服务是引进高质量创业人才项目的重要影响因素,镇江全面推行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探索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服务模式。“企业专注研发管理,不用在施工建设、行政审批这些事上多费心。”谈到落户镇江的感受,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宇说。

人才引领新征程,创新实干谱新篇。镇江将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加快建设“长三角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以更有实效、更具温度的举措不断推动吸纳天下英才,为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添薪加柴、鼓劲助力。

江苏省镇江市从源头上支持一批人才团队、培育一批创新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条赛道上争取更多优势。



信息来源:“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