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吉林通化:在守正创新中做优企业人才工作
来源: /2024-06-25 09:27:21 浏览量:5646
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整合、优化、升级,推动人才政策向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倾斜,出台《通化市服务企业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用“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谋深虑远,突出需求导向着力破解服务企业人才机制不完善问题
注重顶层设计,推动服务企业人才工作往高处谋。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涵盖人社、科技等部门的工作专班,聚焦引进、培育、激励多个维度,迭代升级“1+7”等一揽子人才政策,共同研究推进措施,以政策的“最微颗粒度”换取人才的“最大匹配度”,确保服务企业人才工作高效推进、落地见效。
找准痛点瓶颈,推动服务企业人才工作往实处干。坚持俯下身子“问”需求,工作专班共深入5个县(市、区)和东宝药业、安瑞特生物制药等17户人才集中的医药、机械制造和新材料企业,座谈访谈企业负责人、高层次人才代表,深入了解企业人才工作发展态势,查找服务企业人才和企业人才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帮助企业破解引才育才留才瓶颈。
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服务企业人才工作往优里做。坚持全面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充分发挥组织、人社、科技等职能部门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政策。推出优化实施学子归巢计划、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推进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建立政府服务人才双向信息直通车、全面推行通化“英才卡”等19个极具“含金量”的具体措施,实现企业人才引进有渠道、培养有路径、政策有激励、服务有保障。
坚持主动应变,突出效果导向,着力破解对企业人才吸引力不足问题
畅通企业人才引进渠道。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新的强劲原动力。唯有优化企业人才引进渠道、激发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才能让企业成为人才集聚的“主阵地”。针对企业“引人难”的问题,《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持续实施学子兴企计划、优化实施学子归巢计划、实施柔性引进人才支持计划、鼓励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6个方面入手,大力破解企业“引人难”。目前,累计引进评定高层次人才36名,科技研发团队42个,为“四上”重点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1234人。
通化市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负责人——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洪珍(右四)与团队成员分享实验数据成果
拓宽企业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是企业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唯有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拓宽企业人才培养路径,才能使人才培养的速度跟得上企业发展的速度。《若干措施》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育高技能人才、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支持企业建立“师徒”技能传承模式4个方面入手,破解企业“育人难”的问题。目前,围绕医药健康、人参、文旅3个千亿级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助企引才政校企对接交流活动”10次,推动高校人才和企业双向奔赴。其中,通化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通化师范学院联合开办校企合作班,累计招生400余人。支持企业建立“师徒”技能传承模式,累计评选通化工匠37人,评定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9人,师徒工作间领办人10人。
完善企业人才激励政策。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用人主体积极性和人才创新活力。唯有选择合适的激励机制,才能实现人才与企业同频共振。《若干措施》从推进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支持企业建设“人才飞地”、加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实施科研人员税收优惠等方面入手,破解企业推进人才工作动力不足问题。目前,东宝实业集团、安睿特生物制药、通化葡萄酒、万通药业、通化石油化工机械等10家企业被授权为自主评审单位。全市申报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7项,奖励资金1100万元。东宝药业“揭榜挂帅”项目,获批经费支持300万元。
强化企业人才服务保障。区域人才竞争,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若干措施》从加强人才包保联系服务、建立政府服务人才双向信息直通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面推行通化“英才卡”4个方面入手,破解企业“留人难”问题。目前,全市30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专家人才90名,不断加强与联系包保对象的联络交流。建立企业人才码“码上诉求”“码上政策”等服务功能,设立12345企业人才服务专项,畅通了企业人才诉求直达渠道。制定完善《通化市英才卡实施办法(试行)》,共为各类人才发放英才卡161张,为人才在出行、落户、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
坚持承责力行,突出实干导向,着力破解服务企业人才工作责任不明晰问题
坚持把保障落实作为检验工作成败的重要一环,配套精准精细的保障落实机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落得实。
明确责任和目标。各自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分工组建工作专班,研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负责人,建立15张责任单位联系人信息表,逐项明确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专事有专人、专人有专责。
细化措施和任务。各牵头单位与相关责任单位通过会商沟通、联席会议等方式按照分工逐一制定工作推进方案和实施办法,逐条逐项细化具体措施,保障项目完成时限,实现短期任务定时限、长期任务分时段,确保执行有力、推进有序。
跟踪督导和问效。采取“月调度”机制保障落实,设立每月15日定期定时调度机制,全面调度了解各责任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进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抽查了解、现场督查等方式跟进工作任务,确保各单位齐心协力推动服务企业人才工作取得既定成效。
信息来源:“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