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浙江绍兴:破解引才“五难”困境
来源: /2024-05-08 16:04:23 浏览量:7426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立足实际积极破解人才办牵头抓总力度偏弱、企业引才意识不强、创新平台支撑不足、人才多头评价管理、人才服务保障欠优等难点堵点,建机制、强平台、抓改革、优服务,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明显,近两年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全省设区市首位,实现历史性突破。
“多跨协同”破“单兵作战”推动难
在基层与干部和党建工作相比,人才工作在人员配备、制度机制方面相对薄弱,存在信息不畅、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等问题。为此,绍兴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积极参与的多跨协同人才工作新格局,不断凝聚引才工作合力。
健全工作机制。出台《绍兴市战略人才“5232”计划行动方案》,扩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加强统筹力度。2022年以来,依托重点人才工作推进例会“组团式”破解人才发展难点问题250余项。
建强工作队伍。先后组建滨海新区人才发展局,市人才发展集团、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市人才发展研究院,推动市级相关部门人才工作处室设置全覆盖。每年组织开展人才工作者专题培训班,先后到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先进地区学习培训,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工作者队伍。
完善引才网络。构建招商引智“双招双引”工作机制,成立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招才引智办事处,将高层次人才引育数量、研发投入强度等要素作为重大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政策支持必谈内容。
“产才融合”破“政企脱节”引进难
近年来,绍兴市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视觉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规模不大,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企业主动引才的意愿不强,存在“政府热、企业冷”的情况。为此,绍兴市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期,通过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全力推动企业走向引才“前台”。目前,全市超80%省级以上领军人才为依托民营企业申报入选。
文献索才。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重点产业引才地图,精准匹配企业用才需求。如上虞区上市公司扬帆新材料通过搜索文献按图索骥,公司董事长3次亲赴日本拜访邀请筑波大学有机磷硫研制技术专家,最终诚心打动该专家全职来绍。
以才引才。立足产业基础,深挖人才“朋友圈”,积极引进行业内国际顶尖人才。如上市公司上风高科经省级领军人才初博士推荐,与其导师、世界风机领域顶尖专家建立合作关系,逐步从技术指导“变身”技术合作。该专家成为浙江省级顶尖人才项目产业类人才。
政府荐才。从2022年开始,绍兴市实施人才特派员行动,计划三年从全国百所高校选派300名人才特派员,下沉到全市百家企业和基层单位开展服务。如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的人才特派员庞教授,发挥学校在轴承领域技术优势,一年间已为企业攻克新能源汽车电驱轴承关键核心技术10余项。
“筑巢引凤”破“有心无力”落地难
目前,绍兴仅有4所本科院校,没有综合性大学。为此,绍兴市在积极补齐高等院校及高能级实验室短板的同时,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发展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搭建各类人才平台,提升市县人才承载力。
全领域打造“共建研究院”。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文章,建立政府主导(引导)、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运营机制,先后引进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等校地共建研究院35家,集聚国家和省级领军人才78人。
全市域打造“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建成印染、集成电路、袜业、珍珠、伞艺、厨具、轴承等七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引进各类工程师2700余人,解决中小企业工程师引不到、养不起、留不下难题。如印染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将“土专家”王柏根研发的水喷淋技术推广到20多家同行企业,有效解决了印染行业定型机易燃难题。
全方位打造“民营才创园”。发挥绍兴民间资本充足、民营经济发达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专业运营”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将老旧厂区、空置厂区改建成为人才创业园,为落地人才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目前,全市已运营民营才创园10个,吸引资本近70亿元,引进海内外优质人才项目超250个。
“授权松绑”破“唯帽子论”评价难
绍兴市优化整合全市各类人才计划,迭代实施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2.0版,启动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开展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市级试点,改革赋予用人主体更多“引育留用”主动权。
企业人才“举荐制”认定。实施公司法人举荐制,明确上市企业、县域税收前30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3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可举荐主要技术负责人直接认定市级领军人才或高级人才,给予相应政策扶持。目前已通过法人“举荐制”为重大项目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级人才40人。
在编人才“编制池”管理。建立绍兴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统筹单列200个事业编制实行专编专用,重点支持研究院、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引进具有事业身份高层次人才的企业,进一步畅通人才流动渠道。
青年人才“免评审”落户。聘请院士、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等作为绍兴青年人才举荐专家,对近三年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高校的40周岁以下青年博士以及举荐专家推荐的青年人才,可免评审直接认定为市级领军人才。目前,已累计落户“免评审”青年人才17名。
“增值服务”破“获得感弱”留用难
绍兴市自2022年开始聚焦人才“关键小事”“同城难事”“发展大事”,滚动式发布实施人才服务“十件实事”,创新发布“增值式”人才服务十条,全力打造“年轻化、国际化、开放式”城市人才生态。2023年,绍兴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列全国第23位,较2020年上升31位。
办好“关键小事”。2021年以来,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筹建人才公寓上万套。高标准打造绍兴国际青年人才社区、国际科学家交流中心、绍兴人才之家等泛在可及的人才专属空间,成立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在端午、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送上节日问候,常态化举行青年博士马拉松、“才BA”人才篮球联赛等个性化联谊活动。
破解“同城难事”。全面落实在绍人才同城待遇,累计派发人才消费券3600万元,推广应用“绍兴人才码”,已累计赋码110余万人。全市11家定点医院开设高层次人才医疗服务“直通车”,挂牌设立绍兴市人民医院国际门诊部,每年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疗休养和健康体检服务超500人次。
助力“发展大事”。举办世界女科学家大会、国际先进制造青年科学家大会、“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会,连续14年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峰会。建强“人才+资本”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打好人才“投、贷、保、险、板”组合拳,依托“越快兑”线上平台年兑现政策逾10亿元。
信息来源:“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