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亮点】山西太原: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

来源: /2024-04-23 09:06:33    浏览量:7748

2023年,太原成为山西唯一进入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100强、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地市。那么,太原是凭什么吸引集聚八方英才呢?

“与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你们在美丽的未名湖畔邂逅,我们非常期待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幸福。”2023年太原市人才引进北京大学宣介会上,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向北大学子发出诚挚邀请。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内座无虚席,会场两侧和后方也站满了拿着资料的年轻人。400余名学生参加,8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携优质岗位延揽人才。

近年来,太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扛起党管人才政治责任,优化顶层谋划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建强平台载体广泛集聚优秀人才,涵养良好生态真心实意留住人才,为太原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打造集聚洼地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揽才聚才“磁吸效应”

凝聚人才工作合力。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度38家成员单位,邀请60名专家学者担任市委智库专家,形成科学高效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市县两级成立人才发展中心,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4家单位成立人才工作科室,通过专项考核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抓“第一资源”政治责任,强化人才工作力量。

制定人才规划。紧扣全市“六地”发展定位、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等重大部署,确定发展共谋、政策共享、资金共投、平台共建、资源共用、人才共育“六共联建”方式,谋划“北引擎”牵引、“南引擎”示范、高端人才引进、本土人才提升、省校合作深化、人才生态优化“六大行动”举措,为全市人才工作“立旗定向”。

强化政策供给。打造“太爱人才、原等您来”人才品牌,纵深推进人才政策“废改立”,编制人才政策“蓝皮书”,建立“1+N”政策体系,即1个总领性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技能人才、毕业生、用人主体、平台载体、服务保障等配套政策,搭建人才工作“四梁八柱”。

厚植成长沃土
产才深度融合放大相互成就“乘数效应”

聚焦重大战略精准引育。聚焦科技创新,联合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所,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和孵化基地,柔性引进院士81名,引进院士团队385名,培养在站人才2177名。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的李平博士,挂任太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起草了关于太原市电池产业链、钠离子产业链、中试平台建设模式等方面的多篇调研报告,促成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郭志猛教授团队技术对接。聚焦专业镇建设,出台《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推动全市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如紫林醋业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牵头成立食醋发酵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2023味动中国—国际食醋产业链博览会在太原举行,全国“四大名醋”齐聚一堂,国内外知名醋企同台亮相,20余位专家为食醋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献计献策。聚焦乡村振兴,为村(社区)招录研究生1418名,实现“一村(社区)一名研究生”全覆盖,目前,有43名研究生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550余人担任村(社区)书记助理,790余人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网格员、报账员等。

紧盯产业需求联动引育。实施“党政正职访名校”活动,按照党政正职必访2所驻并高校、3所省外高校,自选N所省外其他高校的“2+3+N”模式,赴省内外62所高校进行对接,3800余人初步达成求职意向。太原市人民政府与北京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科技大学与太钢集团、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一份份战略协议签订,一项项合作项目落地,为太原市推动高质量发展集聚强劲动能。实施“科技副总”项目,面向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遴选一批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专业素质较高、创新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山西省首批选聘13位,其中太原10位。实施“揭榜挂帅”项目,首批7家企业8个“揭榜挂帅”项目,由13家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揭榜,引进培养381名科研人员,带动企业投入研发4.92亿元。第二批“揭榜挂帅”项目张榜后,柔性引进205名科研团队专家。“依托揭榜攻关项目,科研团队研制出自动平行缝焊机,可以完成器件气密性封装,保护芯片延长使用寿命,形成了1000余万元产值,并在华为公司推广应用。”中国电科二所科技发展部的部长张蕾介绍到。实施“双百攻关”项目,首批发布53家企业56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吸引清华大学等30家高校院所参与攻关,已申请知识产权40件,实现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

深化校地合作常态引育。项目化推动“12大基地”建设,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专家工作站75个、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18个,与省内外100余所高校开展项目合作787个,64个校友企业项目落地太原。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50个,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每天100元补贴、“拎包入住”住宿等服务;在42所“双一流”院校建立“太原学子归巢工作站”,累计辐射1.3万名在外晋籍学子,吸引5000余名优秀青年回乡就业创业。

优化服务保障
提升力度温度激发人才“累积效应”

开辟绿色通道。推出人才“绿卡”,建设太原人才服务一体化平台,为市域内省委、市委联系服务专家提供交通出行、创新创业等6大类22项服务。“人才绿卡体现的是太原对人才的崇高礼敬,承载的是太原对人才的满满诚意。人才登录‘并州英才’微信小程序,注册审核通过后生成‘电子绿卡’,人才持‘人才码’即可享受优质、便捷服务。”市委人才办负责人在人才绿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构建保障体系。发展优质教育,近5年教育投入613亿元,打造中小学教育集团59个、省级示范高中20所,全力保障人才子女入学。保障人才安居,建设全省首家青年人才驿站,投资10.19亿元新建700余套市级人才公寓,各县区投资4.2亿元租赁、改造2000余套人才公寓,开展人才团购住房,构建起“人才驿站+人才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团购住房+购房补贴”的全链条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提供良好医疗,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建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各科专家长期在太原出诊,让人才在家门口享受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太原入选“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3年度活力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人才在太原幸福生活的底色更靓、成色更足。

优化营商环境。倾力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推出24小时自助办、周末不打烊等服务事项。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2022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太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5名。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综合评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中排第2名。为来并就业创业青年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场租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对个人创业的提供最高30万元、创办小微企业的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2018年以来,吸引100余所高校5.6万余人来太原就业创业。

信息来源:“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