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亮点】贵州德江:乡村振兴出题人才基地做答

来源: 贵州省/2023-01-04 10:39:00    浏览量:543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聚焦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基地聚才核磁效应,坚持实践创新,推动产才融合发展,进一步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建强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拓展单元强示范

在守护人民健康上做文章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才基地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工作重心和医疗资源“双前移”,筑牢卫生健康“网底”,增进民生福祉。德江县人民医院负责建设的德江县微创介入诊疗卫生人才基地是贵州省第七批人才基地。2020年,该基地联合乡镇(街道)卫生院加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致力于与生命赛跑,为胸痛患者救治赢得黄金时间。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青龙、煎茶、长堡、高山、荆角等9个乡镇(街道)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实现了首诊处置、远程指导、120转运、绿色通道、手术治疗无缝衔接,通过高效救治体系,近100例偏远乡村胸痛患者得到科学有效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定点育才重实效

在推动产才融合发展上做文章

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推动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人才培育取得较大成果。贵州省德江县麻菌种植人才基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打造创新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为农业科研技术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基地先后与贵州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铜仁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深化合作,引进优秀人才,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共享机制。柔性引进铜仁学院教授1名、副教授1名,担任基地农产品研发技术顾问,开展项目合作与技术研究。先后组团赴思南、印江、正安、福泉、雷山等地开展天麻系列产品研发交流,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天麻的保鲜技术应用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夯实人才梯队,8名涉农本硕毕业生在基地开展调查研究、6名本科毕业生在基地实践锻炼。同时,还积极开展本土农村产业人才培训,通过现场观摩、基地实操、以工代教等方式,累计培训产业人才1300余名。

校企合作增底蕴

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做文章

由德江县万进花椒合作社负责建设的“贵州省花椒标准化种植人才基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基地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通教学链和产业链,依托高校培养知识储备丰厚、动手能力过硬、能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难题的涉农人才。同时,联合高校知名专家,组建专家团队,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创新突破,实现“质”与“值”的“双向奔赴”。基地与贵州省林业科学院合作建成200亩花椒新品种试验园,引进和示范推广9个青花椒品种和2个全国认定推广品种;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功能性农用酵素化推广示范花椒种植面积500亩;与贵州大学和贵州省农科院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探索生草覆盖技术。

数字赋能提动能

在促农增收上做文章

铜仁市新媒体运营人才基地是由贵州义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旗下运营的“古村28渡(驻村书记)”“古村乐乐”“黔东农仓”是乡村振兴人才“触电”的代表。基地通过拍摄短视频定期在新媒体平台推送,吸引粉丝400余万人,着眼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以“直播带货”的方式促进“黔货出山”。


图为新媒体运营人才基地的人才直播带货

今年来,实现带货销售量1500多万元,进一步推动农特产品产、销一体化发展。“我作为德江人,当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帮助我们德江的天麻走得更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德江天麻”,“古村乐乐”主播王进红笑着说。如今,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台,数据成了新农资,“数字”带来的巨额流量让藏在“深闺”的德江特色农产品飞入“云”端、走向全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委组织部)

信息来源:“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