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福建泉州:“港湾计划”激活人才之泉

来源: 福建省/2021-02-03 09:28:14    浏览量:1779

“港湾计划”针对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痛点堵点,从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以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服务机制6个方面提出27条政策措施,全力激活“产业、平台与人才”“政府、市场与人才”“产业、城市与人才”等三重关系,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在强有力的人才新政促动下更多人才集聚到泉州。图为台湾专家(左二)到永春县指导柑橘种植摄影  康庆平


“产才互促”:激活产业、平台与人才关系


人才结构优化是支撑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源泉和动力。泉州秉持“产业带动平台引才、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理念,多元化引进市场化运作、区县(市)共建的各类引才引智服务平台,搭建人才与民营企业对接的桥梁,全力激活产业、平台与人才关系。

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下称“泉州装备所”)“人才济济”的景象就是泉州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以产聚才、平台引才”成效的缩影之一。2013年,泉州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共建泉州装备所,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其聚焦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引进一大批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及高层次工程技术精英人才。目前累计拥有各类人员超260名,常年为泉州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累计互访3000多人次,提供各类技术服务300多项。

除中科院在泉州设立泉州装备所外,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瞄准泉州产业发展“靶心”,纷纷在泉设立研发机构,布局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等高端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引才聚智功能。

“产业带动平台引才、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形式还有很多。

泉州水务集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及其专家团队合作,充分运用其膜分离技术,保障泉州市供水及饮用水安全,促进企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中科生物作为光生物学产业领域先锋,与中科院所匡廷云、方精云两位院士联合攻关LED光调控技术,为植物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保障;福建立亚新材作为特种高性能新材料行业领先公司,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及团队,联合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国内高校研究所研发了“一种陶瓷纤维隔热板”等专利,全面提升了特种陶瓷材料及配套产业技术水平。

产业、平台与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让高端人才纷至沓来,显著地勾勒出泉州人才从“服务支撑产业”到“引领产业发展”的轨迹。“产业带动平台引才、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已然成为泉州人才工作的“方向标”。


“放权松绑”:激活政府、市场与人才关系


在人才“港湾计划”推动下,泉州把人才工作市场化作为主攻方向,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聚力激发用人主体活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持续“放权”,放出用人主体活力。2017年,泉州率先在福建省推行企业自主评价高层次人才,将人才评价的话语权交给用人主体,用评价指挥棒带动企业人才生态构建。实施三年多,逐渐上升到各类用人主体,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并实现动态管理,累计授予九牧、盼盼、南威软件等行业龙头企业和深圳航空等国有企业四批次116家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试点权限,已自主认定514名市高层次人才,其中一线创新人才占比超60%。

除坚持企业自主“评”外,2018年开始,泉州持续探索“人才层次+业绩贡献+企业评价”的积分制评价试点,给予用人单位占主导权重的人才评价系数,并量化积分。具体说,就是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关”,将个人信用良好作为基本条件,把从业经历、“历史”业绩、市场“身价”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尺,把人才在泉州创造的效益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

改革“松绑”,松出发展新环境。泉州着眼释放人才活力,在省内率先开展人才职称直聘,开辟职称申报和岗位聘任“特殊通道”,对急需紧缺、专业造诣较深的高技能人才、优秀拔尖人才,直接申报确认相应职称、聘任到相应岗位。

强化激励,充分释放人才价值。聚焦提升用人主体人才工作意识,直接联系、动态掌握100家重点民营企业,遴选200家战略性成长型中小企业,引导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实行“人才合伙制”、股权期权激励等做法。如安踏独具特色的“三高工程”,即高标准引进人才、高对标培养人才、高配置激励人才,就是显著成果之一。

受益于这项成果的朱双虹,是安踏党委副书记、鞋业第三事业部总监,他从2003年进入安踏,牵头成立鞋机实验室,通过技术改造实现“10秒钟完成一双运动鞋的花边缝纫,20秒钟完成鞋底粘胶,平均每2.25秒钟就有一双运动鞋下线……”,如今,已成为安踏公司的一名高级管理人才。这一跃升除自身努力外,其归功于公司充分发挥用人主体的作用,推行“三高人才”工程,如在人才成长上,开辟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并行的“双通道”选择发展路径;在薪酬待遇上,鼓励以贡献者为榜样,做到薪酬价值匹配等等,这些都让个人的价值得以充分释放。


“优化生态”:激活产业、城市与人才关系


让“人才之家”遍地开花就是泉州构建人才“服务生态”的特色一环。“港湾计划”实施不到一年,泉州就注重整合园区党群活动中心、创客空间、城市“会客厅”、闽南古厝等资源,布局建设“人才之家”,致力于让人才有“家”的温暖。目前泉州已有41家市级“人才之家(社区)”,涵盖综合型、行业型、专业型、服务型等类型,数量为福建省设区市最多,在为全市产业人才提供政策解读、项目路演、休闲娱乐、互动交流等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泉州新门会客厅”人才之家已成为泉州文创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阵地。从2018年建成以来就在致力打造集“传统文化、创新业态、创业孵化”多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型人才服务平台,内容涵盖非遗创新、创意设计、文化展示、老工业遗存和服务配套五大业态,吸引和培育了一批热爱古城、扎根古城的人才,成功孵化“盒子社区”“故事实验室”等一批文创项目。

再比如2019年建成投用的泉州(晋江)国际人才港人才之家,正聚力扮演泉州服务海内外人才的“城市客服”,其设有“一站式”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多功能项目路演大厅、创客空间、人才展示和政策宣传区、高端人才项目洽谈区等多种功能板块,围绕打造更具温度、更加便捷的人才服务集成化平台,实现人才服务要素“一站供给”、人才服务事项“一港集成”、人才服务链条“一网通晓”、人才服务模式“一帮到底”等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服务。

泉州宜商宜业宜居环境的优化叠加,持续增进了人才来泉干事创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为推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激活“人才引擎”。


来源:《中国人才》2021年第1期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