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他山之石他山之石

江苏如东:“融合提升”人才工作法的实践与启示

来源: 江苏省/2021-01-22 16:01:41    浏览量:1661

近年来,江苏如东高新区始终保持创新发展的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人才兴区的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融合提升”人才工作法,先后引进院士团队4个、博士回国创业项目10个,各类科创研发类项目30多个,累计建成各类孵化基地50万平方米,2018年成功摘得江苏省众创社区牌子,高新技术产值连年增长,为“基层园区如何以人才优势谋发展优势”给出了生动答案、提供了有益借鉴。



人才兴区——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产业基础薄弱的历史原因,倒逼高新区寻求科学发展的转型之路。高新区早期产业基础仍然以纺织和装备制造为主,产业层次低、扩张性不强,自身裂变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潜力不足,受经济波动影响大等矛盾非常突出。这些与区域创新主体集群效应不强,人才集聚力度不大等不无关系。存量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要求高新区闯出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要素制约的现实状况,推动高新区寻求集约发展的突围之路。土地存量不多、土地指标少、拆迁成本高、发展空间有限等现实瓶颈,迫使高新区必须走少用地、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人才兴区发展之路。

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视角,决定高新区选择人才引领的必由之路。“摘桃子”的招商引资,着眼当下、难遇难求。“做苗圃”的招才引智,注重未来、着眼长远。区域经济发展的波动提醒高新区,发展既要重体量,更要重质量。


融合提升——人才兴区的实践探索

坚持“产业+人才”,优化工作布局。瞄准产业特色化、集约化、高端化、轻量化的发展方向,紧扣产业发展大趋势,注重“错位发展”,抢先落子布局。目前已形成生命健康、泛半导体、智能制造等三大产业板块,致力通过人才集聚、创新创智,占据产业链条顶端,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战略层面奠定了人才在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建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才工作、经济运行由同一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建立“双招双引”办公室,实施人才项目经理制,明确重点人才项目服务专员,从机制层面推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工作互促并进。

坚持“本土+飞地”,加强载体建设。区内建成了首期15万平方米的生命健康产业园、11万平方米的泛半导体产业园、6万平方米的智能机电产业园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载体,特别是生命健康产业园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特色园区。在南通市率先探索“上海孵化、如东转化”飞地引才模式,建成“上海张江国际医学园区(如东)投孵平台”和“上海康桥先进制造园点金树如东高新区科创基地”,零距离承接上海创新辐射。通过飞地孵化平台已实现4个项目产业化,目前在孵项目10个。此后,又进一步延伸创新触角,在深圳289数字半岛新建成“如东高新区深圳科创孵化基地”,即将投入使用。

坚持“圈层+平台”,实施靶向引才。行业圈层集聚了众多科研力量、人才人脉、专业资本。如东高新区通过抓牢行业圈层、搭好活动平台,扩影响、引人才、找项目。先后围绕重点产业,举办生命健康领域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论坛等各类高端峰会。对照特色产业,筛选优势高校,对标对号;瞄准海归博士群体,分门分类;紧盯行业领先技术和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小团组对接。不断延伸引才触角,先后赴韩国、台湾等多地开展“双招双引”活动。

坚持“学校+基地”,实施精准育才。为了承接人才项目,做好要素匹配,如东高新区又提出了学校配套、基地培养的思路。成立如东智杰半导体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工程师人才为目标,本科起点,三个月培训一批,每期培养250名。先后与南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推进区内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促进校地联合培养紧缺人才,为产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

坚持“领投+跟投”,加强资金扶持。成立如东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创业领投或与风险投资机构合作跟投的形式,解决人才项目资金瓶颈。自2014年成立以来,如东高新创投领投企业近50家,投资总额近7亿元。同时,充分发挥自有创投基金杠杆作用,采用多种合作办法,不断扩大利用社会资本。在化解资金难题的同时,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甄别,有效提高项目投资科学性,也极大鼓舞创业者信心。

坚持“硬件+软件”,优化人才环境。建成生命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大型实验室和拎包即住的人才公寓,启动“智云湾”建设,打造融科研、社交、休闲等多位一体的人才社区。出台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项目开出系列优惠清单。配备创业导师、专业管家、“人才保姆”,为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举办各类评选表彰、成果展示、联谊关爱活动,增强人才成就感、价值感和归属感。加强人才工作者培训、激励,切实提高人才工作专业化水平。


四字要诀——人才兴区的启发思考

“真”字当头,人才优先,是人才兴区的根本前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必须“真重视”,坚持把人才优先发展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高点定位、系统谋划、立体推进。必须“真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对于市场的助推作用以及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必须“真发力”,把好的思路落到实处、把好的资源用到刃上。

“实”字着眼,聚焦发力,是人才兴区的内在关键。不为虚功,务求实效。必须牢固树立产业导向,以明确的产业定位、鲜明的产业特色、清晰的产业链条来增强引才、聚才的磁力。必须牢固树立“需求导向”,了解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的所需所急,绘好“产业地图”“人才地图”,精准选才育才。必须牢固树立人本导向,要充分考虑人才资源的特殊性,把人的发展需求与经济社会进步需要统一起来,把人才工作做出情怀、做出温度。

“活”字开路,创新突破,是人才兴区的重要推手。思变求新,方有出路。必须思路活,要把人才工作与经济、产业、项目等深度融合,由单一向综合、平面向立体、封闭向开放转变。必须“机制活”,在工作机制、政策机制、服务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突破陈规、打破樊篱,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路子。必须“路径活”,要善于借力发力、层层剥笋、环环解扣,集聚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专业力量来破题解局。

“韧”字贯穿,久久为功,是人才兴区的长效保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必须认识“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与地区发展、产业基础甚至交通区位、人文环境与都有着必然的联系,需要多点发力、综合施策。必须认识“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人才工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驰而不息的持久耐力、“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必须认识“人才工作是一项挑战性工程”,既要给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环境,也要给人才工作者“鼓劲加油、容错纠错”的工作环境。


来源:《中国人才》2021年第1期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