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典型引领 > 本土培养本土培养

人们眼中的村干部刘殿民

来源: 敖汉旗/2020-06-08 16:44:38    浏览量:5939

提到木头营子乡份子地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殿民,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点赞的。

他是他父母眼里的大孝子。

他的父母刘宝林夫妇,80多岁高龄了,身体多病,尤其是刘宝林,因腰椎、颈椎增生突出,压迫神经,生活不能自理,平时靠刘殿民以及他的母亲照顾。刘殿民的哥哥在加拿大工作,弟弟在新惠教书,照顾老人的担子就落在了刘殿民肩上,只要是老人一个电话,刘殿民就得马上回家照顾老父亲,为老人端屎端尿、擦背揉肩。在孝敬父母这方面,刘殿民给兄弟姐妹以及儿子、侄子、侄女们做了个好榜样,一次他父亲生病住院,刘殿民因村里工作忙,背着笔记本去医院陪床,他一边陪护老人,一边用笔记本忙村里的工作,他说: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老人家工资少,供我们读书不容易,如今,我们都成家立业了,回报老人是应该的。”在老人这,只要是刘殿民在身边,老人就不哭不闹,就心里踏实,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依赖性增强,老人给他的另外几个儿女打电话说:“你们都不用惦记我,我身边有殿民就行了。”话不用多,足可以证明很多问题。

他是妻子眼中的不顾家的人。

他的妻子范术琢,见到我和驻村干部王国东老师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刘殿民不顾家,说完,还有满脸的嗔怨,她给我们讲了两个关于刘殿民的故事,一次是在2010年家里盖瓦房的时候,刘殿民因忙村里的事情,从来不回家,对盖房的上上下下的规划,从来不闻不问,后来承包他家建房的老祁说:“这些年,我盖了那么多家的房子,你这位东家从来不管,我是第一次见到。”还有一次,儿女婚姻的事情算是家里最大的事情吧?可恰恰在儿子刘海鹏订婚仪式的当天,刘殿民为了给村里办事,走了,去新惠了,把没过门的亲家晾在了家里。他妻子说完,大家都笑了,刘殿民满脸不好意思地说:“这都不是故意的,村里的事情多,实在是脱离不开,没办法!”的确这样,他妻子指着他家的田地说:“我家的地,是全村最后一户种上的,到秋收,他不能回来收割,我只能雇人。人家是把村里的事放在第一位的,家不在他的脑子里。”

他是群众眼中的贴心人。

 “我们在群众眼里是干部,村民的事对于村委会来说可能是小事,但是在他们身上却是大事,认真对待每一位村民,就有必要!”刘殿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信息灵,传达快,所以工作效率就高,在全乡乡村两级干部会议中,乡党委胥礼副书记多次表扬他。两年前,他还是村委委员、村会计,负责扶贫档案工作,另外还负责会计报表、合作医疗、劳务输出、人身保险、养老保险等等,一系列工作,无论哪一点,他都不马虎,细心、细心再细心,认认真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只要是老百姓有点啥事,不分黑天白天,啥时候给他打电话,他啥时候就得帮助完成。他是村里的大忙人,几乎没时间体检就医,现在体质不如从前,咽炎、鼻炎、胆囊炎经常犯,和我们谈着话,他拿出一把药喝下去,让人看着揪心。

帮助种植大户签订协议

每到春天的时候,都是刘殿民最忙的时候,他负责订单农业,联系客商购买甜菜、葵花种子、专用肥,以及订单农业物资的发放,组织农牧民培训,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他经手,都需要他组织实施,甚至村民没有来得及拉走的专用肥,刘殿民都会用苫布盖上,免得被雨水淋湿。

刘殿民副主任算了一笔账,他说:“我们村与赤峰众益糖业有限公司、黑水个体收购商以及常久合作社签了订单合同后,这几年就见到了显著效益,每年每亩的甜菜、葵花收益要比种玉米纯增收600到700元。现在份子地村种订单甜菜的已经达到45户,平均每户20亩,种订单葵花塞北一号的达到190户,平均每户23亩,这两项加在一起全村纯增收340多万元,这样算起来,给参与订单农业的每户纯增收1万4千多元,我们日子过好了,还得需要再进步,项目增收,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这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种植产业,所以聘请技术团队来份子地村讲课就很有必要,刘殿民说:“只要是我们农牧民需要的,我们就联系专家来村讲什么,无论是种麦子、玉米、甜菜、葵花,以及后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还有养牛、羊、驴的驱虫、防疫、接产、幼崽喂养等等,我们村两委班子干部们都会重视,教育扶贫到村到户。”因刘殿民参与培训较多,现在他也成了农牧业的专家,一般情况下,只要村民找到他,他就能给及时解决,只要是大家求到的,他都是满应满许,尽心尽力地为大家做,多年来,他在群众中得到好口碑,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葵花种植培训

他是培带干部的眼里的好老师。

2018年,村里新选进两位年轻干部:申艳明和孙太红,为他们提供业务指导、政策咨询,时时刻刻引领着两位年轻干部的成长,为村里的后备人才积蓄力量,刘殿民说:“大事,村支书、村主任决策,到我们这里全是具体的事,带好两位年轻干部,能更好地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他们,刘副主任从扶贫档案工作开始抓起,一点点的教,有问题大家商议,在搞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的时候,他带领两位干部规划埋设管道、规划打井、规划修路,手把手的指导,在他们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现在全村2万亩土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他说:“我们村,凡是管道能延伸的地,我们都把它变成了水浇地。”

刘殿民与两位培带干部

扶贫档案建立完善了、水浇地都变成膜下滴灌了,两个年轻干部也逐步成熟了,现在他们对全村人的基本信息做到全掌握全清楚,在驻村干部们的协助下,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工作,更是做得非常的精细,无论是哪家贫困户的牛、羊到预产期了,及时叮嘱贫困户注意看护,他们把扶贫工作当做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从没有见到松劲和懈怠,和驻村干部一起,密集的走访,详细的记录,每次回村都是认真的研判,曾经的1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户稳定脱贫,到2019年有124户贫困户脱贫,现在仅剩下8户25人未脱贫,刘殿民对两位年轻村干部说:“我们一定要盯紧贫困户,走好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两位年轻村干部说:“您看看,我们的老师,脸上皱纹越来越深了,操劳这个词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在祖国大地,特别是祖国的北疆,有千千万万像刘殿民这样的村干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付出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走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才会有保障。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