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 典型引领 > 本土培养本土培养

创新之树花香果实

来源: 阿鲁科尔沁旗/2019-12-11 08:55:09    浏览量:6814

“……做上品人,行高效事,为长久学,一生幸福皆始于早年形成之好习惯”,每当集会时孩子们高声齐诵他撰写的《习惯赋》时,霍双校长的内心都会涌现出无法名状的情愫,自从到天山实验小学任职以来,为了孩子们获得更理想的教育,为了老师们获得更长远的成长,为了学校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他殚精竭虑,力推学校转型发展,始终行走在“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之路上。

霍双,现任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实验小学校长,2018年入选自治区第八批“草原英才”。致力于小学教育整体研究,正在主持自治区教科研课题《小学3Q养正课程建设的研究》。发表教育或管理类论文30余篇,撰写的专著《小学读书课程化的探索》入选“赤峰市教师成长文库”。曾经多次在全国、区市学术活动中交流经验。

一、学校转型发展之路1.0版:全程奠基教育

天山实验小学1936年建校,在当地称得上是一所教学质量好、社会关注度大、家长期望值高的“老牌名校”。但是几年前,学校发展似乎步入了瓶颈期:科学和品德课基本不上,音体美课时上时不上,学校没有实验室和微机室等。上任之初,霍双校长带领学校一班人深入分析校情:一是从近些年的发展中找出关键成功因素,总结出“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二是立足当代小学生的现实诉求和长远需求,思考学校的现状、问题和未来。两厢对照和融合,发现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在于陷入“唯主科、唯成绩、唯考试”的理念怪圈,方向偏了,老师们越是“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越会陷入“误伤”的泥沼。

带着这样的基础性研判,霍双校长开启了他的学校转型之路。2103年底,经过反复的推敲论证,他提出了学校转型1.0版的战略思路,系统的梳理出小学教育的关键任务和工作思路,即实施全程奠基教育,通过“整体育人”之路让事关学生当下和长远需求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潜能特长等素养得以奠基。从那时起,天山实验小学就有了“家校共育”,让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合作步入了常态化的轨道;就有了“师师协同”,有了语数教师“包班管理,整体评价”,让教育的协同性和一致性显著增强,人人拒做班主任的难题同步破解;就有了“自主化管理”,让教师的内驱动 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唤醒。

2014年1月,学校申报了赤峰市教育科研课题《全程奠基教育的实践研究》,2015年底通过结题验收,被确认为赤峰市教育科研成果。他的成果论文《构建“整体育人、全程奠基”新探究》先后在《内蒙古教育》《赤峰教育》发表,学校实验教师也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在此期间,以“体验式行为训练”为特色的养成教育课程有了初期收获,在市教育学会2016年年会上,霍双校长以《实施养习课程,构建整体育人工作格局》为题做了经验交流;他应邀在深圳市福田区以《让养成教育成为课程》为题为全区品德课教师做了专题讲座;学校的典型做法后来被赤峰市成长记录与评价课程引入。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实现了从活动到课程的提升,他在全国率先倡导“站在综合育人课程的高度经营阅读”,书香校园实效性明显提高,在赤峰市首届校园读书节上,学校被评为“十佳书香校园”。

霍双应邀在深圳市福田区以《让养成教育成为课程》为题为全区品德课教师做了专题讲座。

二、学校转型发展之路2.0版:奠基系列课程

学校发展没有完成时,改革创新只有进行时。习总书记在上任之初指出: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做教育也不例外,1.0版的全程奠基教育,解决了在人力资源保障层面的整体协作问题和习惯养成的路径问题,可是还不能完全体现出学校工作的整体性,教师工作还存在零散繁杂的状况,学生接受的教育还不能做到横向贯通。问题是创新的源头和动力,霍双校长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到底以什么为切入点能带活整盘棋呢?在广泛研究很多知名学校的发展之路后,他在教育、课程、课堂等关键要素中找到了答案:从教育入手太宽泛,操作起来不容易;从课堂入手太片面,很难撬动起学校的整体发展;而从课程入手比较恰当,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总依据,上有高度,下接地气。于是,他将自己曾经提出的“站在综合育人课程的高度经营阅读”拓展为“站在课程的高度经营教育”,开启了规划和建设“奠基系列课程”的步伐。

伴随着“奠基系列课程”的规划,学校同步进行着易址新建。2016年,可以说是霍双校长的“规划年”,一方面要做整体课程规划,另一方面要做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到2016年中期,两项规划相继出炉,文化建设规划中环境文化与新建工程融合建设,“奠基系列课程规划”开始在学校实施。自此,“养正课程”成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代名词;“学力课程”成了智育学科的代名词;“展长课程”成了个性发展的代名词。校园内,一切锻炼表现的机会都属于学生,集体活动时听到的都是孩子们的声音,墙壁上悬挂的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完全“处在学生立场谋工作”。课堂上,老师将发展学生的学习力作为头等大事,做到了凡是学生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凡是学生能做出来的教师不做,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倾听、表达、交流、合作中不断发展。学校有了“二课堂”,从零起点一下有了20多门兴趣选修课,与学校各类活动一道助力学生“展长”。

而这一切都饱含着霍双校长的汗水和智慧,2016年,他以本校实践为基础发表了11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在《语言文字报》上发表的关于校园阅读的文章成为读书课程系统化的雏形,学校启动的“家庭阅读习惯培养行动”更是引起社会强烈共鸣。这一年,他先后在新学校研究院卓越校长联盟论坛和新学校年会上做了关于读书的经验交流。

霍双被新学校研究院聘为卓越校长联盟副理事长并发表主题演讲。

三、学校转型发展之路3.0版:养正课程

2017年初,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与赤峰市教育局实施“卓越校长,品牌学校”工程,霍双校长经过遴选考核位列其中,他当时的现场论文题目为《课程建设推动学校发展》,阐述了他建设“奠基系列课程”的思考和实践。其实,早在2016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后,他就同步反思学校课程建设的得与失,同步思考本校课程建设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接。经过一番艰苦的对照分析和研判后,一份更加精准的课程规划出炉了:“站在课程的高度经营教育”具化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办学行为课程化”,“奠基系列课程”演进为“养正课程”,经过区内外一些教育专家审核后,经过微调形成以下课程图谱:

蒙以养正,养正即养成正确、良好的习惯。小学是人生素养奠基的阶段,素养形成的标志就是让好的思想、思维、行为成为习惯。2018年初,学校申报立项了自治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3Q养正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自治区教科所刘彦泽所长来校指导时表示:课题立意精准,用书开发到位,虽然刚刚立项,但已经具备结题的基本条件。自此,霍双校长的课程规划达到新的高度后告一段落,迈上了全面深化实施的台阶。

作为主体课程之一的人格塑造模块,霍双校长牵头并参与开发出《好习惯好人生》《行为习惯三字经》《我的习惯》《我的小学》《心理团体沙盘训练》《礼仪》等教材和辅助用书。学力提升模块,团队编写出《人文学科素养课程指南》12册、《科学学科素养课程指南》6册、兴趣选修课程教材22册。综合发展模块,利用学校的环境和活动资源,霍双校长主持编写出校园游学课程《校园是一本“教科书”》、校本实践课程《树谷·树木·树人》、校本活动课程《立德·立己·立命》;霍双校长将几年的读书课程实践经验提炼为专著《小学读书课程化的探索》,已经入选赤峰市教师成长文库第三辑,即将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隐性存在的保障课程,是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也是霍双作为校长更为倚重的工作原点。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是调动员工、调控方向的指挥棒,他基于人性特点做管理,从自主管理、集体管理的逻辑入手,将学校章程、规划、制度汇聚成《管理课程》,指引全体教师行走在个人价值与集体意志相统一的路上,校园内形成了人人争先的氛围和全员管理的格局。霍双校长同步关注家庭教育,家长作为小学生的关键“老师”,需要调动合作和进行指导,学校通过三级家长委员会构建起家校互动机制,通过常态化的家长培训班及时跟进指导,形成了完整的家长课程体系,有力的保证了教育的实效。基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他被北京开放大学聘为课程委员会委员,学校被授予家庭教育实验合作基地。

教师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理应优先发展。几年来,学校确立起养正培训、自主研修、合作共进等多条教师课程途径,教师专业素质普遍提升,骨干成为优秀,优秀走向卓越:1人成为自治区学带,6人成为赤峰市能手、学带、名师,23人次在市级以上教学活动中做示范,6人获自治区以上教学竞赛一等奖,20人获市级竞赛一等奖;38人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这其中有10人是霍双校长作为赤峰市人才培待人的培养对象。霍双校长主导的教师合作成长战略,有力的推动各项课程的深化,教研专刊《习苑》、养正讲堂成了智慧分享的阵地,形成了广泛交流、共享成果的合作成长局面。由教师自愿加入的学研共同体,更是走在本地区前列,2018年5月,学校承办了赤峰市小学英语研修工坊暨课例观摩活动,英语学研共同体的老师做了示范课;2019年6月,学校承办了赤峰市教育科研现场工作会议,语文和数学学研共同体的14名教师做了示范课和现场展示,霍双校长以《课程建设带动学校转型发展》为题介绍了本校经验。

几年来,养正课程在赤峰市首次校本课程评选中荣获优秀成果特等奖,天山实验小学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校园、法治校园、汉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赤峰市首批“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示范学校、信息化示范校等20余项市级以上奖励。霍双校长用情怀和智慧浇灌着“课程建设带动学校转型发展”这株创新之树,引领推动着阿鲁科尔沁旗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