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促进社区工作者“强筋壮骨”,着力强化选聘、培育、管理、使用等各项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只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提升基层治理质效夯实了人才基础。
严把选聘渠道,优化人员队伍结构
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组织公开招录事宜,严把社区工作者选任资格条件,选拔大专及以上学历、35岁以下的优秀待业人员进入社工队伍。目前,全区社区工作者52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486人、35岁以下323人,占比分别达92.6%和78.9%,队伍结构进一步提档升级。扎实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储备工作,及时储备新发现的人才,对不适宜继续储备的人选及时调出,并坚持职住兼顾原则,让更多生活在本社区的人员管理社区。目前,共储备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32人,平均年龄35.1岁,均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头雁”队伍素质更加坚实有力。
丰富培育形式,促进能力水平提升
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每年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开展全覆盖培训,邀请党校老师、部门业务骨干等,讲授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促进社区工作者能力水平“水涨船高”。坚持“以比促学、以赛促训”,组织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新时代最美社工“比武争先”等活动,通过晒成绩、讲方法、谈经验、话发展,在互学互鉴中取长补短、借智登高,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活力。依托新媒体平台,在“红山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书记直播室”,定期邀请社区党组织书记走进直播间,分享基层治理经验,已累计直播78期,场均收看1300余人次,助推更多社区工作者提升了能力素质。
完善管理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抓实规范化管理,制发《赤峰市红山区社区“两委”班子及社区工作者考评办法》,加强履职情况考核,突出群众考评权重,将考评结果同表彰奖励、职级晋升等挂钩,激励社区工作者担当作为。持续厘清权责边界,结合全面建立镇街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衔接推进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梳理,进一步明确社区依法履职事项、协助事项,让社区工作者“轻装上阵”。强化保障和支撑,在全市率先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化薪酬管理,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每月给予200—500元的职业津贴,目前全区持证社区工作者341名,比例达65%,有效引导社区工作者走向了专业化发展。
拓宽用人渠道,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统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网格员队伍建设,明确网格长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员由其他社区工作者担任,并按照“一格一员”标准,保障每个社区配备的工作人员不少于6名,推动社区工作者配置更加合理。进一步拓宽社区工作者职业晋升渠道,对道德品行优、工作业绩佳、群众口碑好的社区工作者,在考试招录、推选“两代表一委员”时予以优先考虑,已有11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公开考录被聘用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推选43名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激发了广大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动力和决心。
(来源:红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