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工作 > 连心党建等连心党建等

赤峰市:向薄弱环节“亮剑”解乡村振兴难题

时间:2022/7/12 9:22:30

为全面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赤峰市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揭榜解题”行动,持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三强三优”工程走深走实走细,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筑牢战斗堡垒,提升组织力,着力破解组织功能不强难题

“强筋健骨”,让“两委”班子强起来。建立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常态化摸排机制,对2060个嘎查村开展地毯式排查,通过“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方案,落实“四个一”帮联举措,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9个,有效解决组织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提档升级”,让党组织硬起来。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争创“最强党支部”,培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示范典型182个,以点带面促进整体提升,农村牧区规范化标准化党组织达到1551个,占比达到75%以上。“充电蓄能”,让干部能力提起来。发挥市委党校、敖汉干部学院主阵地作用,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分级分类搞好苏木乡镇党委书记、嘎查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干部培训,全市举办各类培训320期,累计培训36151人。

建强干部队伍,增强战斗力,着力破解能力素质不高难题

选优配强乡村振兴“一线指挥员”。选拔264名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担任苏木乡镇党政正职,苏木乡镇班子成员中具有2年以上苏木乡镇工作经历的达1295人,切实打造一支懂“三农”工作、会抓“三农”工作的苏木乡镇领导班子。选好用好乡村振兴“一线战斗员”。大力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出台“硬十条”措施,吸引2309名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等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全市2060个嘎查村全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全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两委”队伍。精准选派乡村振兴“一线特派员”。根据不同嘎查村类型,向2060个嘎查村精准选派1133支驻村工作队、403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通过让涉农干部进发展滞后村,科教干部进人才紧缺村,政法干部进情况复杂村,促进作用发挥,建功立业。

强化人才支撑,提高聚合力,着力破解人才储备不足难题

畅通引才渠道,招聘“高知人才”。实施“乡招村用”育才计划,统筹苏木乡镇事业编制,招录2075名大学生下沉到嘎查村锻炼服务至少5年,通过换届全部选入“两委”班子,既为大学生干事创业提供了沃土,又为乡村振兴积蓄了优质的后备力量。创新工作机制,培育“乡土人才”。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探索“产才融合”培养模式,打造“政产学研推用银”党建联合体32个,建立乡土人才培训基地80个,培育乡土人才8000余人,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灵活服务模式,选派“科技人才”。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团下基层”“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等活动,推动科技、农牧业等领域的300多名专家、80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下沉基层开展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牧业发展。

拓宽工作思路,增加源动力,着力破解发展动力不够难题

凝聚合力,提升“活血”效能。实施嘎查村集体经济四年行动,总结使用本地区发展的13种集体经济模式,因村施策、因地制宜,逐村制定发展计划,采取资产盘活、能人经济、飞地经济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注入一脉“源头活水”。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创新推行“党建联合体+产业化联合”发展模式,全市创建132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融合各级党组织2710个、龙头企业311个、农牧民合作社1541个、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12582户,发挥组织发动、抱团取暖、项目支持、统筹协调优势,引领农牧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带动30多万户农牧民增收致富。撬动资金,加大“输血”动能。全市累计争取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扶持项目320个,整合财政、农牧、乡村振兴等部门项目资金向嘎查村倾斜,投入真金白银20亿元,全部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带动全市2060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