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导航 Navig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工作 > 富民党建富民党建

林西县打造一流驻村工作队

时间:2021/9/9 11:33:34

“这次干部选派,充分考虑了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基层发展实际需求和干部自身专业特长等因素,可以说是做到了因需选派、因技选派、因能选派,必将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发挥重大作用。”林西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金柱在谈到驻村工作队选派时讲到。

8月31日,林西县乡村振兴推进会暨新选派工作队培训会议召开,标志着200名市、县、乡驻村干部正式入村开展工作。在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过程中,林西县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通过“三个三”举措,为“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个聚焦”高起点谋划

聚焦振兴大局。坚持将驻村工作队选派与脱贫成果巩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各乡镇街道产业布局、基础建设、发展潜能等不同特点,明确乡村振兴梯次发展计划,制作乡村振兴路线图,并以此为抓手,组织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召开专题会议3次,为科学选派奠定坚实基础。聚焦工作表现。坚持将驻村工作队选派与原驻村工作队表现紧密结合,县委组织部成立6个选派工作调研组,深入9个乡镇2个街道和82个选派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全面考察原脱贫攻坚驻村干部现实表现,根据调研情况、个人诉求、基层需要等进行择优留用。在初步人选确定后,再次征求乡镇街道党(工)委意见建议,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聚焦作用发挥。坚持将驻村工作队选派与实际作用发挥紧密结合,在符合上级有关要求前提下,按照“讲政治、讲担当、讲团结、讲实干、讲规矩”的标准,由各单位在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中对第一书记进行择优推荐,经联合研判后确定最终人选;工作队员选派与帮扶单位相互对应,为驻村干部发挥最大效能创造条件。

“三个全面”高质量派驻

全面建库。将符合选派条件的29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340名45周岁以下四级主任科员以上职级干部和1071名中级以上职称事业干部纳入基础数据库,为干部选派提供支撑。同时,结合实际将名额分配至各县直单位,按照20人以下选派1名、20至30人选派2名、30至50人选派3名、50人以上选派4-6名的原则,由各单位在符合派驻条件人选中进行推荐。全面择优。印发《关于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通过个人申请、派出单位党组织推荐、县委组织部和县乡村振兴局联合审查,推荐派驻人选226名,经征求各乡镇街道意见后,最终确定县、乡镇两级选派干部191名,其中85年以后出生干部140名、占比73.3%,大专及以上学历干部180名、占比94.7%,涉及农、林、牧、水等专业技术人才159名、占比83.2%。全面推动。召开乡村振兴推进会暨新选派工作队培训会议,印发《林西县关于调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及帮扶单位的通知》《乡村振兴工作队应知应会工作手册》,明确了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派出单位、帮扶单位及乡镇街道具体工作职责,对全体驻村干部第一时间进行业务培训,促动尽快发挥作用。

“三个实施”高标准管理

实施“双挂钩”。全面落实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所在村责任挂钩、派出干部驻村表现与派出单位及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挂钩的“双挂钩”机制,把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考评与派出单位考评相结合,明确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被退回派出单位年末扣除乡村振兴考核指标总分数的10%。实施“三搭钩”。指导帮扶搭钩,明确派出单位党组织每半年听取汇报1次、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到村调研指导1次和运用公用经费保障驻村待遇;考核管理搭钩,创建数字乡村智慧平台,通过视频形式进行日常监测、调度,并纳入年末考核;教育培训搭钩,围绕乡村振兴定期开展封闭式考试,对考试不及格的进行集中回炉培训,培训后再次考试不及格的退回派出单位。实施“全脱钩”。明确干部驻村期间必须与原单位全脱钩,驻村期间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到所驻村参加党组织活动,确保全身心驻村帮扶。同时,要求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每年在村工作不少于200天,通过钉钉签到进行考勤管理,每天按规定时间、次数在指定地点签到,并作为绩效报酬发放和日常考核评价重要依据。

(林西县委组织部)

Copyrights © 2014 赤峰市委组织部 党员教育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001598号-1